0

建立孩子的「挫折抵抗力」:講您的故事

作者:楊為傑醫師

 

 

人生的路上,挫折難免,而孩子在父母親的羽翼之下,終有一天要獨立面對外界。小時候我們會保護他,同時也怕他受到傷害,但是如果一路順遂的成長,當他要接受現實洗禮的時候,可能就會承受不住壓力,瞬間崩潰。到底該怎麼拿捏,一直是個很困難的問題。

 

我都還記得在我成功嶺新兵訓練的那一個月。那是這一輩子最不自由,最受人擺佈的一個月,雖然據說現在的「入伍訓」已經很溫和了,但是還是很多人不習慣。我也還記得實習醫師/住院醫師期間,平均一天工作 12-14 小時的日子,一個月工時 300 小時以上,還有那些徹夜不眠急救患者的夜晚。是什麼力量支持我走過那段歲月?是家族的故事

 

 

您跟孩子講過家族的故事嗎?

Marshall Duke 是 Emory 學院的心理學教授。從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他就展開一系列的研究,想要了解為什麼有的人比較能面對挫折,而有的人會被挫折壓垮。在長達 20 多年的研究裡,他找到了許多跟挫折抵抗力有關的因子。 Duke 教授的太太 Sara, 也是個心理學家,她的工作主要是幫助身體不方便的孩子走過心裡的幽谷。她發現:「如果孩子越了解他的家族,他越能面對挑戰」。

為了研究他太太的觀察是否正確,他在 2001 年的夏天執行了一個研究計畫,要了解家庭故事與孩子「挫折抵抗力」的關係。他們準備了數十個問題諸如:「你知不知道你的祖父母幼年時在哪裡生活?」、「你知不知道你的父母親念哪所高中?」、「你知道你的家庭曾經面對哪些困難嗎?」等等。

兩個月後, 911 事件發生了。在沒有人預期的重大事件之下, Duke 教授剛好可以分析這些家庭面對 911 這種等級的國難時,孩子的反應如何?

 

 

越了解家族歷史,孩子就越堅強

分析的結果顯示:「了解家族歷史的程度越高,孩子容忍壓力的能力越強」。為什麼? Duke 教授提出了一些解釋。

如果孩子明白家族的艱辛歷史,他比較能夠知道他之前當下的困難根本沒有什麼。祖父也許是二戰的倖存者,當過戰俘,走過那樣艱辛的歲月,還是活下來了。也許舅舅得過大腸癌,經過長期的奮戰,現在依舊健康。而自己不過是被女朋友甩了,又算什麼?考試不及格,又算什麼?前人可以克服困難,我留著他們的血,我也一定可以。孩子是這麼想的。

同時,他越了解自己的出身來源,對這個家庭會越有認同感。他知道大家都愛他,都會支持他度過難關。「我們永遠都在」是一個人心裡堅實的基礎。人,都需要歸屬感。

 

 

那些故事,真的很有幫助

小學時,我功課並不好。畢業時,什麼縣長獎、校長獎都沒我的事。連家長會長獎,全勤獎我也都沒有。十足是個功課很爛的學生。但是我不太在意 XD。因為我的爸爸很特別。別人家的爸爸都是第一名,但我家的老爸不是這樣。他總是坦誠的跟我說他小時候渾水摸魚、翹課打架的故事。直到有一天大徹大悟,認真讀書,最後考上了台南一中、爾後應屆考上了某公立大學。

我小時候,家裡很艱辛。父親要兼三份工作,週休零日+每天只睡 5 小時,方能養家活口,但他也不以為苦。他經常講他高中時去打工籌錢的故事。跟幾位好友打工後去保齡球館吹免費的冷氣,就是他們當年的小確幸。然後他什麼都幹過,業務、碼頭工人、船員、物理老師、會計、品管主任,有工作他就做。(他是說真的,因為都有人證跟物證,我還看過他的教師證書 XD。)我真的是覺得神扯。

我外公也是很貧困的人家。我媽說他們眾姐妹們,如果有魚丸這種奢侈品可以吃,那麼絕對是每人限制一顆。我媽就曾因他妹妹吃掉他的魚丸而大哭 XD

當我遇到困難與壓力時,我都會想起他們跟我反覆講過的故事。跟他們經歷過得艱難相比,我眼下的挑戰根本是個屁。我一定可以跟他們一樣走過來。這些家族的故事,是我面對挑戰時,最好的養分與支持之一。

 

 

您的孩子對家族了解多少?

我家孩子三歲以前就對他的父母親、雙邊的祖父母、阿姨、姨丈、姑姑、姑丈、表姐、表弟等等眾親戚有基本認識(知道每個人的名字、與他的關係、跟他一起做過的事等等)。然後他認為上述人等,每個人都很愛他 XD。所以每次他說要邀誰來玩,都是接著一大串的名單…….Orz…..。

我也會跟他說我小時候很窮的故事,所以阿公拼命工作養我。我現在認真工作,也是為了照顧他。這個月的某一天,他就突然跟我說:「爸爸,我長大以後,也要跟你一樣當爸爸照顧別人,跟你一樣努力上班」

霎那間,百感交集,不知如何自處。

孩子,我會讓你更了解我們家族走過的艱辛,他們會是你的後盾。但是你不需要把這個當成必須背負的十字架,你只需要明白:「不管發生什麼事,這裡有一堆很棒的人,會支持你」

這樣就夠了

 

 

參考資料:

  1. http://psychology.emory.edu/home/people/faculty/duke-marshall.html
  2. http://www.nytimes.com/2013/03/17/fashion/the-family-stories-that-bind-us-this-life.html
  3. http://mycanvasblog.com/family-history-resilience/
  4. https://thefamilydinnerproject.org/food-for-thought/building-resilient-kids-one-story-at-a-time/

medarchie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