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擁抱B選項

作者:白袍旅婦

 

        這本書的作者:臉書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丈夫驟逝後,想與大家分享如何面對傷痛而寫成的書。在這之前我其實並沒有看過作者的前一本書:挺身而進 ,所以我並不清楚她是一個什麼樣的女性,但是透過這本書,我從字裡行間慢慢的生出了對這位女性的敬意!一位能力卓著事業有成但又同時富有同理心反省能力強大的女性!就如比爾蓋茲的推薦:『雪柔以罕見的坦誠,寫下自己心碎的經驗。並把個人故事化為震撼人心的實用指南!』

 

請大家想想身邊有沒有遇過這樣的事情:

 

當有朋友開開心心地準備迎接生命卻在最後流產?身為朋友的你該如何安慰並協助?大部份的我們可能多半在臉書上替他們打氣,但是真正見了面卻無法開口說出安慰之語?

 

再想想當好友告訴你自己的父母親罹患癌症,你想擁抱悲傷的她卻又遲疑?你想安慰她卻又不知道該跟朋友說什麼?

 

如果這些事情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們又該如何站起來?我們希望身邊的親朋好友怎麼幫助我們?

 

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法躲避各式各樣我們並不想經歷的悲傷與失去,我們該如何面對?又如果是我們關心的人遭逢這類不幸,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們?

 

        非常感謝雪柔在遭逢另一半驟逝時依然積極面對巨大傷痛,並且將之寫成書與我們分享。作者擁有比我們一般人還要豐沛的人脈資源,在她努力要振作起來重新面對生活的過程中,她能夠得到每個相關領域中菁英專家頂級專業建議,這是我們一般人所沒有的幸運!而作者透過本書,不僅僅書寫個人悲傷經驗,還將之延伸拓展與讀者的普遍生活經歷疊合,將自身經歷的悲傷與傷痛轉化為給其他人的力量以及祝福,也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連結與共鳴。

 

        本書想教大家培養的核心能力是這兩個字:韌性(Resilience)。韌性是忍受痛苦並快速從打擊中站起來的能力,是我們因應逆境的強度與速度。韌性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可以像肌肉一樣可以鍛鍊!作者也提到,剛開始的時候作者覺得她是被迫去面對,她是這麼對朋友說的:『我也沒有辦法想像,但是我別無選擇』,但是當許多仁慈的人跟她分享自己的經驗,提供自己的智慧與忠告,作者理解到,我們無法避免悲劇的發生,但是我們能夠學習控制悲劇帶來的衝擊。當A選項已經不可得時,我們就好好的把握B選項吧!

 

延遲復原的三個P及應對方式

心理學家馬丁.賽利格曼發現當人們面對挫折時,有三個P會阻礙復原:

  1. 把問題個人化(personalization): 認為都是自己的錯
  2. 普遍性(pervasiveness):認為生活各個層面都會受影響
  3. 永久性(permanence):認為事情造成到衝擊將永久持續

 

        以本書作者為例,當辦完丈夫的喪禮之後,雪柔有一度無法原諒自己,認為如果自己可以早一點發現倒在跑步機上的丈夫,丈夫就會獲救。這就是阻礙復原的第一個P,把問提個人化。即便後來的驗屍報告說明她先生是因為冠狀動脈心臟病引發的心律不整,讓丈夫在幾秒鐘內撒手人寰,雪柔還是持續地責怪自己是否沒有花時間注意丈夫的健康,是否忽略了早期徵兆。此外,雪柔也不斷的為了自己生活秩序大亂而道歉,對公司對客戶道歉,對朋友道歉,對自己最親的人(趕來協助照顧孩子也照顧作者生活的母親兄弟姐妹等)感到歉意,這些都是將問題個人化的表現。打破這樣思維的方式是,停止再說『抱歉,對不起,很遺憾』等字眼,因為這些字眼表示了怪罪之意,在不停怪罪自己的時候是會延後復原的!

 

        減少自責之後,慢慢的雪柔就能夠看見生活上其他沒那麼糟糕的面向,例如孩子依然可以一夜好眠,她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能夠請人幫忙照顧孩子整理家務,還擁有很多親密的朋友家人。這時候就會發現,普遍性這個P也被打退了,生活的各個層面並不完全崩壞,工作依然能夠讓她轉移注意力並發揮自己的能力,她也開始懂得慶幸至少丈夫不是在開車載著兩個孩子的時候出事,事情可能更壞!

 

        最困難的是第三個P,永久性。在悲傷開始的頭幾個月,陷入深沉悲傷黑暗之中的人會將悲傷無限放大,認為自己再也沒有能力重拾快樂歡笑。例如剛失戀的人可能會覺得再也無法愛他人,或是不再相信愛情,但是研究證實經歷戀情破裂的學生在兩個月後比自己兩個月前預期的快樂很多!所以再一次,正確的做法是,把『一直,永不,總是』等字眼從辭彙庫裡刪掉,取而代之的是『有時候,最近,現在』這些短暫性的詞彙!改變說話的用語是會對人產生影響的

 

        在理解會阻礙復原的三個P,以及了解應對方法之後,悲傷不會馬上消失。常見的是,悲傷依然會在生活中突如其來的將人淹沒,感受到負面情緒的人不僅極度悲傷,還會因為感到自己極度悲傷以及負面而感到更負面。所以我們該做的是『接受並尊重自己的感覺』。以雪柔為例,她也在丈夫喪禮之後跟孩子們重新訂立家規,第一條家規就是:尊重我們的感覺當孩子們悲傷來臨時,可以隨時停下手上的事情,到房間或是教室外面休息哭泣,或是找輔導老師,家長傾吐自己的感覺。雪柔自己則是常常必須把車停到路邊哭一哭再上路,或是開會開一半,會停下來調整一下,有時候去洗手間或是乾脆直接靠在辦公桌上大哭一下!雪柔發現當她不再抗拒時,這樣的時刻反而很快就過去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減肥或是克制飲食的經驗,我想起年輕時候都會很激烈的不吃這個不吃那個,不過越是想克制不吃,想吃的念頭跟衝動越大!!現在年紀大了,通常我自己想要克制某些食物時,我不會完全不吃,反而會邀請自己帶著開心的心情去吃幾口,然後滿足地把剩下的部分收起來,比起像年輕時強烈地違反自我意願的做法,反而是年紀漸長後這樣尊重自己感覺的淺嚐幾口,最能夠長久持續地收到效果。

 

把房間裡的大象踢出去+給一個暫停痛苦的按鈕+安慰的同心圓

 

        人在聽到了他人的不幸故事之後,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激起同理心,急著想要幫忙。另一種則是湧起許多的擔憂以及害怕,所以退縮躲起來想等事情過去之後再說。第二種很常見,我們總是試圖避開痛苦的話題,這不是因為不關心,而是因為擔心問了問題讓對方難過。於是大家把每個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隱忍著不說,就像看著一頭大象在房間裡面踏步,卻沒有人願意提出『將大象帶出房間』的建議。沈默是一種殺傷力,對於死去的人的家屬而言,當不再有人提起他們過世的家人時,他們彷彿又死了一次。那麼該怎麼面對悲傷的家人或朋友?該怎麼說比較恰當呢?只要這句『我知道你痛苦,我會在你身邊』,讓對方知道,不管是現在,或是待會兒,甚至是半夜也沒關係,只要對你有幫助就好! 我們不需要事先假定別人想談或不想談,自己先起個頭,看對方接不接受!

 

        在一個有關壓力的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參與者從事需要專注的活動,例如解謎題。但在活動過程中,周遭隨時爆發刺耳的聲響,於是參與者開始冒冷汗,心跳加速血壓升高。他們試圖專注但是仍會犯錯,許多人最後因為挫折感太重而放棄。研究人員給了其中一些受試者逃避機會:一個按鈕。當他們覺得噪音無法忍受的時候,可以按下這個按鈕,讓聲音停止。這按鈕果然讓受試者冷靜下來,減少錯誤,脾氣也不再那麼暴躁。神奇的是,沒有任何一位參與者按下按鈕!!他們並不是因為讓噪音停止而有所不同,而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擁有讓噪音停止的能力,他覺得擁有了掌控力,因而可以忍受壓力!人們在痛苦的時候,都需要一個按鈕。主動地給予朋友幫忙,例如當朋友正在醫院陪伴生病的孩子之時,打電話問他:『你的漢堡上面不要加什麼配料?』這樣的問句直接提供了主動協助,但是又給了一些掌控的尊嚴,一個按鈕!

 

        在面對他人或自身的重大不幸遭遇時,我們可以依據心理學家蘇珊.席爾克的環形理論,畫一個同心圓。最內圈,寫下受悲劇影響最大的核心人物名字。再往外一圈,寫下影響次大的人的名字。如此依據這次危機的關係緊密程度,填入受影響者的名字。等你畫完圈圈之後,你就有了發牢騷或者訴苦的恰當順序。無論你在哪一個圈層,都向內圈提供安慰,像外圈尋求安慰。換句話說,你必須安慰那些和不幸事件關係更緊密,受到影響比你更深遠的人,但向距離悲傷比較遠的人尋求支持。作者的同心圓內側就是她的孩子!雪柔本人以及丈夫的母親跟弟弟在第二層,丈夫最親近的友人和親人以及雪柔的父母手足在第三層,依此類推!在尋求安慰或提供安慰的時候,很重要的是要尋找能尊重自己情緒的團體,或如果是提供安慰者,要能尊重對方的情緒!每個人悲傷的時程表不一樣,千萬不要說出:已經三個月了你怎麼還這麼難過~之類的話語。越是能夠尊重感覺尊重情緒,越能夠與之和平共處!

 

建立四個信念,培養孩子的韌性

上面說了這麼多,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要如何協助孩子培養韌性。想要培養孩子的韌性,我們從小讓孩子在心裡建立以下四個信念

   1. 他們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

  1. 他們能從失敗中學習
  2. 他們很重要
  3. 他們擁有可以依靠,也可分享的真實力量

 

        以下是我覺得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麼做!先從小地方給予孩子掌控感,視逆境為挑戰或機會。掌控感的建立必須把事情切割成一小步驟一小步驟,讓孩子先從每個小步驟開始,一步步建立自信感!例如我們老大在三歲多剛開始塗鴉時,我發現他總是把畫筆拿給我,說『媽媽畫____』。我問他不是他想畫畫嗎?怎麼會把畫筆交給我呢?他說因為媽媽比較厲害畫的比較像。他對於自己掌控畫筆的能力感到質疑而不願意嘗試,於是我開始先畫輪廓讓他塗顏色,塗了一陣子之後他開始有信心,願意自己嘗試去畫簡單的輪廓+上色,最近他很認真地拿著畫筆畫著各式各樣的火車,每一個細節他為什麼這麼畫他都很有想法,我看到現在開心畫畫塗鴉的他真的感覺到他的進步,他慢慢地了解他可以透過不斷的練習增強自己的能力,每一次他認真作畫之後我們都會大力稱讚『你好努力,你看你這次還多畫了___』(記得要稱讚努力,還有具體細節,那才能建立從失敗中學習的正面態度)。從小事到大事,根據不同年紀相信父母親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掌控感與從失敗中學習的正向態度!

 

        第三第四個信念,我想父母親能做的是:聆聽,關懷與適當地提供建議。孩子從學校回家時,聽聽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有跟同學吵架嗎?為什麼?你的感受?你想做些改變媽?你有沒有什麼好方法?爸爸媽媽有另一個方法你想聽聽看嗎?當孩子試著自己提出解決方法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先說『哇你這個idea很不錯耶!你怎麼想到的?爸爸媽媽也想學?』之類的。如果方法真的不大行,我們也可以「你自己想到這個方法很不錯,不過媽媽發現如果執行起來可能會有___問題,你覺得呢?』刺激孩子再進一步思考,透過這樣的方式,他們會知道自己是很重要的,他的意見我們聆聽並且尊重,他們擁有跟我們一樣可以影響其他人的力量!

 

        韌性信念的建立需要很長的時間,生活中充滿了很多的機會可以培養孩子建立正向思考能力以及掌控力的事件。同樣的這也是父母親本人的練習,透過正向的鼓勵努力嘗試,透過跟孩子溝通的過程,我們也在磨練自己的EQ以及看待事務的方法!如果朋友們有其他想法也歡迎討論分享^^

 

        這本書我自己很喜歡!人生不可能總是最令人滿意的A選項,如何把B選項活得精彩快樂,是我們的課題!當然我們還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夠掌握安慰他人以及培養韌性的能力,但是這本書給了我們指引及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喔!

Chang Wendy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