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了孩子之後~

作者:白袍旅婦

 

在五年前成為了母親,我察覺我們總是能夠在『母親』這個群體輕易的找到認同。PTT上有媽寶版(我老公還當過一年駐版醫師),臉書上也有各式各樣的媽媽社團,一起購物交流就醫就學資訊以及討論頭疼的教養問題等等;在路上走在公園在醫院,也總會因為帶著孩子而跟同樣帶著孩子的家長,有更理解的眼神交流或是進一步閒談,非常有趣。也因著這樣的身份,慢慢會跟朋友聊到在擁有孩子之後,心境上的變化:有些朋友會因為跟先生的教養觀念差異較大,而產生衝突;有些則是跟上一代的觀念產生磨合;而父母親跟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是一直不斷的在變動… 身邊最緊密的關係都在孩子出生之後產生的劇烈的波動,身為母親我們該如何調適呢?

 

我的母親生涯說起來不長,只有五年,老大快五歲老二剛滿兩歲。不過想拋磚引玉的來跟大家聊聊這五年來,我的心路歷程,以及我的思考,很希望能夠有更多的父母親一起加入討論^^

 

因著不同人生階段而產生的不同期待

 

有了孩子最大的轉變是:期待不同!

身為女人,從孩子呱呱落地的那刻開始,我們就永遠的不一樣了。我們對自己有著期待:我要當一個好母親;我變得很怕死因為想要健健康康的一直陪著孩子長大;我想教養他成為一個健康快樂能獨立的好人等等。我們對他人也有了跟之前不同的期待:身為父親的先生應該要更主動更有耐心分擔更多的家務以及照顧孩子的責任、要更努力工作多賺點兒奶粉錢(大誤)之類的。同樣的,他人也對成為母親的我們有了不同的期待:當了媽應該要優先考量孩子以及家庭、要把孩子養的健健康康白白胖胖(長輩視角>////<)、不要老想著工作家庭優先等等。我認為這些『期待上的改變』是身為母親頭兩年衝突的來源

 

現實生活VS. 對自我的期待:有些母親在孩子蹦出來之後母愛大爆發(例如知名部落客酪梨壽司就說一看到孩子母愛噴發的狀態下兩胎月子中心都選擇了24小時母嬰同室,這是她自己事前並不想要的),也有母親並沒有感受到爆發的母愛,而是被加重的責任以及體內的賀爾蒙搞到快要憂鬱,懷疑自己這樣到底正不正常?想給孩子充足的母奶結果發現自己在親餵或是奶量方面都不如預期,也讓許多母親感到壓力;孩子無來由地嚎啕大哭也常讓新手爸媽慌了手腳:尿布濕了嗎?肚子餓了嗎?想睡了嗎?還是身體不舒服?要不要去看醫生?我們常常處於菜鳥偵探狀態,緊張兮兮卻常常找不到原因;新生兒的日夜顛倒也是讓爸媽體力不堪負荷,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恍惚結果卻發現家務量大增,小孩屎尿土石流可能會導致一天換好幾套孩子跟照顧者的衣物,洗了又冒出來的奶瓶口水巾總會讓走進廚房或浴室的全職媽媽感到更黑暗;為什麼自己每天蓬頭垢面的連吃飯洗澡上廁所都成問題?臉書上身為母親的朋友不是這樣的啊?為什麼其他母親可以優雅的兼顧工作?為什麼我整天只覺得自己像陀螺團團轉?廣告以及部落客照片裡面那個潔白明亮柔軟的嬰兒床,以及散發著母愛光輝的質感母親形象到底是怎麼辦到的?我是不是很糟糕很失責的母親?

 

 

昔日同事在書局巧遇抱著昏睡的妹妹背著一堆東西站著看書的我大喊:你這樣誰看了還敢生啊>////<

然後書名還是『後悔當媽媽』XDD(不過我是非常樂於母親的角色的,愛慘了孩子,翻閱這本書是想知道為什麼這些人感到如此的後悔?)

 

 

 

 

現實生活VS. 對另一半的期待:這部分真的很有趣!父親不會因為『孩子出生』而有大腦的變化,父親需要藉由出生後,有意識的實際操作才有辦法在親子互動中建立回饋。但是身為母親的我們大部分是自然而然地產改變,也因為如此覺得父親也應該會自然改變,有些丈夫的確會盡心盡力的分擔育兒以及家務,但是有些丈夫則需要不斷的提醒以及指令甚至覺得那是女人的事情;所以會看到媽媽們在臉書上『為什麼我老公不是在廁所就是在通往廁所的路上』以及『出門應該會先弄丟一直在滑手機的老公而不是小孩』之類爆笑又哀怨的發文。再者,傳統上家務多半女性做得比較多,如果有孩子前就是這樣,那常常在有了孩子之後,身為母親的女性會因為自身已經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消耗太多心力而對家務感到更無力,這時候若是先生依然像有孩子前通通不管,暴增的家務量以及育兒瑣事絕對會讓太太爆炸而導致衝突!這部分也是女性對另一半的期許改變了,但是另一半尚未意識到。

 

(本圖片擷取自https://www.bomb01.com/article/10656/14 )

 

 

 

現實生活VS. 來自原生家庭的觀念影響:即便到了現代,我還是聽到蠻多長輩對於有了孫子之後的小家庭有非常多的『意見』,從要住哪裡?孩子給誰照顧?怎麼照顧?喝奶粉還是喝母奶?要不要坐汽座等等事情都可以在夫妻以及兩代之間產生意見的分歧,這些往往也都是衝突來源,彼此對於新生命的加入有著對生活不同的期許

 

以我們家為例,長輩很期待新生兒的到來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歡笑以及含飴弄孫的幸福感,但是我們決定一開始自己帶小孩(我也請了育嬰假)。這個決定其實讓長輩很不悅,這完全不符合他們的預期。而孩子出生之後,我一開始因為追母奶很辛苦、兒子晚上沒辦法好好睡過夜、覺得生活連維持最基本的作為一個人的期待都很難而感到痛苦,在育兒的第一年我時常感受到深深的孤寂感,即便背著兒子走在熙來攘往的大街上,依然孤單得想落淚;孩子剛出生適逢我先生剛轉職到新的工作場所不久,之後又開始經營白袍旅人臉書,為了要寫出專業又正確文章,他需要蠻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對此我也曾經感到不滿!家務部分也因為他實在太忙,沒有上班的週末也經常在上課充電,為的是增進專業,導致被家務跟小孩纏身的我常常一整天下來精疲力盡,情緒也很暴躁!為此我先生開始入手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家電,我們有兩代掃地機器人,有拖地機器人,有洗脫烘,只差洗碗機了!!!即便如此,我在有孩子的頭一年還是蠻容易會對先生爆氣,而我先生也一頭霧水覺得我原本可愛又貼心的太太是怎麼了?為什麼我怎麼做她總是不開心?對我們兩個而言,我們都脫離了對彼此原本的期待啊啊

 

面對不同的期待,設法創造多贏的局面

 

大約有兩年多的時間我們在不同的期待之間拉鋸磨合。對內對自己,必須重新建立對育兒的正確認知:從哺餵母乳到孩子的認知情緒肢體發展等不同階段的變化、該注意的健康安全事項等,有了基於科學的正確認知我們比較不容易在不必要的點上慌慌張張或是忽略了重要的徵兆;對另一半以及上一代的期待落差,則是必須建立坦誠而有建設性的溝通方式,還有堅定的劃定界線。兩方不同期待的碰撞有點兒類似無形的談判,我們家的目標是『以孩子的安全以及健康為第一考慮要點,討論如何做能夠讓雙方都感到被重視,並且解決問題』的方向去談,講道理的同時保有一些『人情』是一門藝術,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比較不容易在討論過程中偏離最初的目標!以上述我們家務為例,說真的一開始我只希望我老公可以捲起袖子分擔家務,但是我老公還是希望把工作之餘剩下不多的時間用來陪陪孩子以及進修精進,所以他選擇了購入機器人家電!我記得我剛開始還對機器人嗤之以鼻,但是後來就發現,每一台機器人都可以幫我節省下十分鐘二十分鐘的家務勞動與時間之後,我開始覺得這樣的模式對我們而言才是雙贏!從這件事情我察覺,每個人有不同的價值觀以及處理事情的模式,當對方不是照著你原本預設的模式進行時,請先用尊重的心情去面對,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另外,把能夠交給機器的事情就交給機器吧(我現在好希望能發明煮飯以及刷浴室機器人哈哈)!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外包給另一半我覺得不是最佳解,更好的方法是創造一個雙贏的局面,讓夫妻兩人都能夠將心思體力空出來,經營感情經營家庭!

 

當教養不同調時,我們可以怎麼做:尊重與溝通

 

接著我覺得在一到四歲多慢慢浮現檯面,最困擾父母親的會是教養問題

教養問題表面上是要建立孩子正確的觀念行為,但是深層的暗流是從原生家庭帶給父母親已經內化的潛意識大揭露!比較好的狀況是父母親雙方都能夠將原生家庭帶來的好的影響延續傳承下去、並且修正在原生家庭中看到的不合時宜之處,夫妻倆兒是朝著相同的方向前進;比較麻煩的是父母親雙方不同調,而且難以溝通,一直無法取得一致的共識,這會給夫妻雙方帶來很多的爭執,也讓孩子在觀念建立的過程中無所適從。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以前年輕不懂為什麼大家老說結婚是兩家庭的事情,我總傻傻的認為『不就我們兩個人彼此相愛願意攜手並進就好嗎?』但是結婚之後同住在一個屋簷之下,有了孩子,慢慢的會感受到來自兩個家庭不同的觀念影響,合的來得很幸運,合不來的很辛苦,老公的態度是關鍵。在看文章的你我大多數應該都結婚生子了,已經來不及打掉重練(大誤),比較適合的方式是:找到彼此能夠溝通的方式,互相尊重。我認識的有對夫妻是這樣的,太太察覺跟先生面對面地談事情時到最後兩人總是爆口角,不歡而散就算了還沒達到原本討論的目的,後來太太在自己的部落格設立了一個只有先生可以看到的頁面,想說的通通寫上去,書寫的過程中可以斟酌一下措辭,老公也可以自己挑選心情佳的良辰吉時看文,再找時間在生活中談談自己的想法,兩人的溝通順暢很多,很多事情跟老公溝通好了長輩就可以按耐了(正解!)

 

還沒有結婚的朋友,若有結婚生子的打算,真心建議在踏入婚姻之前好好審視一下,對象『衝突處理的決策樹』是什麼樣子的?太聽家裡話的真的要三思,這代表一個人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也不願意跟家中起衝突,那結婚就真的是跟一大群人結婚了(男女皆宜)!還有有孩子前最重要最基礎的,是要對『有孩子之後的生活做真確的認識』,在這裡推薦這本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出版的『0~5歲完整育兒百科』。書中是以孩子的年齡做大略劃分,每個年齡分類裡面除了針對那個階段的幼兒照顧以及發展之外,都還有給『家庭以及祖父母』的提醒,真的有看會非常實用(我有朋友就是先看這本之後告訴我對他以及太太的幫助很大)。書非常的厚我也沒有看完(掩面),但是強烈建議先看前幾個月的,因為最慌亂的就是第一年,若是能夠先有相對充足的知識以及心理準備,面對哭嚎的寶寶以及令人煩心的指責以及家庭衝突應該都能更好的處理。

 

 

簡單的梳理了一下有了孩子之後的想法以及經過,面對身份以及期待的轉變,我們要很有意識地去適應以及有智慧的去處理。我非常的感謝網路以及手機的存在,那是初期全職媽媽我對外唯一的救生圈~因為有網路,我們在困惑不安時有辦法上網查詢、在心情不佳的時候可以上臉書討拍或者把蠢事寫出來大家笑一笑事情就過去了;很多人的購物心得分享也讓面對眼花撩亂的嬰兒商品的新手爸媽有一些依據;因著網路我們多了一個連結世界的窗口!我總是很心疼地跟我的母親說:真的辛苦你們了,在以前那樣的狀況下帶著孩子在家裡,只有苦悶吧!也希望藉由這個簡單大方向的分享,讓同樣身為父母親的我們感到被理解。

 

 

 

 

 

 

 

Chang Wendy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