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挺身而進讀後心得:每個人都可以挺身而進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者:白袍旅婦

 

這兩天這篇文章在我的同溫層被多次分享:女性能兼顧事業與家庭?她們只是假裝做得到:https://goo.gl/N3LVkJ

探討的是職業婦女的職場家庭掙扎。

 

女權的進展:

相比於過去人類發展的千年百年之前,無可否認的,女性的地位提升了很多。許多國家在二十世紀初期開始給予婦女投票權,一戰後護理工作讓女性有機會嶄露頭角;二戰之後,因為男性勞動力的大量喪失,女性獲得機會進入原本被男性占據的產業,這展現了『女人也能夠做男人的工作』,並且顯示社會高度依賴女性社會貢獻。1960年代,西方女性已經在政治上取得平等地位,這個時期的女性運動轉而在社會以及經濟上獲得與男性一樣的地位。在社會上,避孕藥的問世以及節育的觀念興起,讓女性能夠在追求個人成就的同時對自己的身體有更多的掌控權。女性的受教(育)權也在過去百年內獲得大幅的進步。然而,即便如此,現代女性依然在職場以及生活中感受到種種的壓力以及不平等的要求,大部分跟『家庭與工作如何平衡』的文章會被歸類在『女性專欄』;男性的事業成功度往往跟他的受歡迎程度成正比,而女人卻常常相反;當一個男人事業成功但家庭失敗時並不會受到太大的非議,但是同樣情形女人卻往往被指責為了自己的事業犧牲了家庭以及孩子….

 

最近翻閱了雪柔桑德伯格2013年的書:挺身而進。

 

我之前就看過她在2015年丈夫突然過世之後寫的:B選項(http://twkid.com/p/3153),在B選項中我感受到的是一個從悲傷中堅強站起,真誠地想要藉由自己的經驗以及豐碩的資源去幫助有類似經驗的其他人,我看到雪柔的溫暖以及真誠。在翻開挺身而進之前,我揣摩在這本書中看到另一個不一樣的雪柔,我預設的是一個毫無畏懼,強勢而且意氣風發的,有著我們既定給男性印象的剛強女人,大聲的疾呼女性要走出家庭發揮自己的能力!但是我錯了,即便是在事業金字塔頂端的女性,雪柔依然是那個溫柔而且坦誠的女人,她依然真誠的分享自己一路上的不安,一路上的疑慮,鼓勵跟她有相同困頓的女性,這本書寫,不僅僅是為了正在閱讀的你我,也是她跟自己的對話

 

本書適合誰閱讀:

1. 想要在工作上努力爭取,但也想在家庭中取得平衡的職業婦女

2. 像我這樣佛係過生活的人,依然從雪柔的文字中看到鼓勵追求自己想要人生的勇氣

3. 每一位想要關心,想要真正了解自己的母親,姊妹,另一半以及女兒的男人

 

說真的,我一直認為成功以及幸福的定義很多種,不是每個人都以追求社會事業上的成功為目標,不是每一個女性都想要孩子,不是所有女性都想要兼顧事業子女以及家庭。不論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我們都該尊重他人的選擇!我非常非常尊敬也佩服在這個時代還願意全職在家的女性(好啦我也是在說我自己哈哈)。以我自己以及身邊我認識的全職母親,大家真的是願意放下職場上看得到的具體成就:薪資,成就感,掌聲等,投身於非常漫長而且只有少數人才看得到的全職生活之中,在失去薪水,沒有掌聲,沒有自由的生活中,每天把屎把尿為的不是自己,是這個家庭以及下一代,必須說是一個很困難的決定。但是,我同時也非常非常敬佩身邊每一位職業婦女,在我看來,蠟燭多頭燒的她們是最勞心勞力的。除了我們肉眼看得到的,蠟燭多頭燒,角色身份不斷變化的疲累之餘,我們看不到的,隱性的內在自我鞭策以及揮之不去的愧疚感,是最最辛苦的煎熬。造成這樣狀況的,有社會也有性別心理因素。

 

社會因素:

到2010年的調查報告指出,同工不同酬的狀況依然存在,以美國為例,同樣職位的女性與男性薪資比為0.77比1。女性在碩士畢業生中的比例是63%,然而在企業主管人員和董事會中女性的比例只有14%跟17%,財富500強中的首席執行官裡只有4%是女性。儘管女性走入職場已經非常多年了,但是社會傳統還是期待女性從事更多的家務,花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在美國,當雙方夫妻都有全職工作時,母親在家務以及照顧孩子方面的付出比父親多了30%~40%。而這樣的傳統不僅僅限制女性的事業發展,也限制了男性,當男性因為孩子生病等家庭因素想調整工作安排之時,很容易被視為缺乏事業進取心,若是想要退出職場專心照顧孩子的男性更要承受社會各方面的壓力。

 

雪柔也分享自己在職場上碰到的真實事件:她擔任臉書財務長時某次跟團隊一起飛到紐約對私募基金做業務簡報,會議室就像我們在電影中常看到的,可以鳥瞰整個曼哈頓的辦公室中進行,簡報以及討論過程非常的順利,在休息時雪柔問到:『請問女用洗手間在哪裡?』被問的人一臉茫然地看著雪柔。雪柔問:『請問您在這裡工作多久了?』被問者:『一年。』『我是這一年來唯一來此處做業務簡報的女性嗎?』他說:『我想是吧!』接著補充:『或許您是唯一需要用洗手間的。』這段問答看得我感觸良多,也讓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部電影:『關鍵少數』:主角黑人數學家凱瑟琳約翰遜(Katherine Johnson),桃樂斯‧范恩(Dorothy Vaughan)、瑪莉‧傑克森(Mary Jackson、克莉斯汀‧達頓(Christine Darden)和葛洛莉亞‧雀派(Gloria Champine)等人,在美國太空時代,電腦運算速度還跟不上人腦的時代,默默地做了大量的太空運算,讓太空人能夠安全的發射升空,但是他們連上廁所都必須跑到另一棟樓的有色人種廁所才能上,片中凱瑟琳每天會消失一段時間,一天大約三到四次,找不到凱瑟琳的主管暴怒,後來才發現是因為連最基本的滿足生理需求都必須要奔跑很長一段路。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猶太裔女性物理學家麗莎麥特娜(Lise Meitner,1878~1968)身上。麥特娜一生所做的研究一直都是居里夫人及其約里奧居里夫婦強勁但可敬的對手,愛因斯坦稱她為德國的居里夫人。麗莎麥特娜14歲後就無法就學,因為當時奧地利的女孩的教育通常在14歲就結束,之後她們得學習家務,為結婚生子做準備。1907年的柏林(屬於普魯士王國),還禁止女子上大學(德國其他城市,1896年起准許女孩上高中,1900年起可以上大學),麥特娜只能待在地下室,不能到樓上實驗室,也不能到講堂聽課,甚至也沒有女廁所可用,必須要跑去八條街之外的附近餐館才能上廁所。她很想聽課,只能偷偷跑到樓上躲在座位底下。

 

類似的情形居然還發生在21世紀的美國,這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書中還有一段話是這麼寫的:一位管理大型組織的男性朋友對我坦言:『公開談論性生活,比談論性別議題來的容易。』就連這段話,他都不讓我引用他的名字,可見他是講真的

這不禁讓我們思考,社會給我們的性別枷鎖,何時可以完全解除?有意的無意的,我們何時才能真正地去尊重以及照顧到社會上不同族群的需求?

 

性別心理因素

我非常喜歡雪柔這部分的陳述。扣除了社會的枷鎖,女人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如果你是位想要積極追求事業的母親,這個部分應該會對你非常的有幫助。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我們也不妨審視自己的內心,是否有這樣的心魔在?

 

從小被教育的『女性特質』:被喜歡 

女性一般在成長過程之中,會被讚美的可能是外表的漂亮身材的高挑,個性的溫和善良平易近人;我們被教導不該大聲說出自己的意見,不要有太多的企圖新,不該比男性強勢,要做個討人喜歡的女孩;一年又一年,我們將這些訊息內化,降低了對自我的期許,不主動表達或爭取,因為這樣身為女性的我們可能不被喜歡,而被喜歡也是事業成功與個人成就的關鍵要素。我們對一個人有好感,才會幫他介紹,幫他說話或是提拔他,我們需要相信女性一方面有能力勝任工作,同時也能與人相處融洽,所以很多女性本能上會壓抑自己的成就。對此,雪柔建議職場女性,在工作談判時,『個人思維,群體行動』『堅持而可親的』態度會更容易達到目標。例如談薪資酬勞時,可以解釋她們知道女性的薪酬通常少於男性,所以想多爭取一些,而不直接接受最初的條件,女性讓自己成為群體的一員,挺身爭取的不僅僅是為了個人,也是為了全體女性。在對話上,盡量多用『我們』代替『我』,對方比較容易接受要求。另一個在談判時女性與男性的不同之處在於,男性不需要為了談判合理化,大家本來就預期男性會為自己爭取權益,但是女性則需要為自己的要求提出理由,例如『我的主管建議我,跟您談一下我的酬勞』。

 

當然,這類的女性在升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被嘲弄或承受批判。雪柔在剛進入臉書時,有個部落客花了相當的篇幅企圖糟蹋她,貼出她的照片並畫了一把手槍在雪柔手上,臉上有著大大的『騙子』字樣。針對類似的惡意攻擊,雪柔認為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不予理會,繼續將自己的工作做好。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論在網路上或是日常生活中,當我們努力的想要說出內心的想法,就有可能被批評。我們可以有情緒上的反應,可以因為批評而憤怒悲傷,但是情緒平息之後,就醫該盡快回到正常軌道。就像小孩子一樣,前一分鐘還在哭,下一分鐘就跑去玩了。我非常喜歡她的譬喻。

 

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不斷的追求著周遭人的『喜歡』?希望同事喜歡我們,先生喜歡我們,希望公婆喜歡我們,於是我們把自己變形成不同的樣貌以符合不同的期待,企圖讓大家都喜歡自己,但是到最後我們不認識自己了~或許我們可以試著放下讓他人喜歡的這個潛意識,先做個讓自己喜歡的女人吧!

 

推薦閱讀:綠角讀書筆記: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5/07/blog-post.html)

 

一路踩著煞車

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從安親班回家,煩惱的跟媽媽說,她跟心儀的男孩子都想當太空人。媽媽疑惑的問她,那有什麼問題嗎?小女孩回答:『如果我們一起上太空,那誰來幫我們照顧小孩?』雪柔一路上看到這樣的畫面:女性鮮少做一個大決定,決定離開職場,而是在生涯過程中,做一連串的小決定:她們認為要建立家庭而必須做的一些調整與犧牲。在雪柔看來,女性在真正離開職場之前,其實早就一步步放棄了。看到這段話我不禁想起我自己與小姑。婆婆生了一男一女,根據我先生的說法,他的母親告訴他:你以後是要養家的,你必須要有肩膀要有擔當,可以撐起整個家;對我小姑的說法則是:以後可以養活自己就好,要找對好老公。我有兩個妹妹,我的父母親也告訴我們,長大要可以養活自己。身為女性的我們在經濟以及個人事業上的被要求相對於男生,真的是比較低,這會不會也延續到我們對下一代的態度?我兒子快五歲我女兒剛兩歲,未來我們要給她們什麼樣的價值觀?我希望我能給兩個孩子基於他們不同特質的適切期待,而不是基於性別,不論他們選擇追求什麼樣的人生,我都能給予建議以及協助。

 

兼顧一切的迷思

有段時間我總是看到文章鼓勵女性『兼顧一切,你可以』,但是我每次看到每次都很火大的想:為什麼不是叫男人兼顧一切(大誤)!!!所以當我看到雪柔寫下:『兼顧一切這個詞的發明,或許是有史以來對女人設下的最大陷阱』真是暢快人心!!經濟學教授雪倫帕策特解釋:『兼顧一切四個字忽略了經濟關係的基礎:取捨,交換。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在做限制最優化(constrained optimization),試圖在事業、孩子、關係等參數下,追求效益最大化,竭盡所能地分配時間。』取捨一直是人生的課題(知名講師憲哥金句:人生沒有平衡,只有取捨),最簡單的以我一位全職媽媽而言,我打讀書心得的這幾天,我可能不煮飯或是簡單煮,也帶著小孩吃外食,我必須在『為了孩子飲食健康而做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觀念而看書寫心得』之間做出取捨。同樣的,若是雙薪家庭,或許他們可以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例如週末先準備一些,或是請人來家裡煮飯等),來更有效地在工作以及家庭之間轉換以及作出取捨。女人啊女人,不要再想著要兼顧一切通通一肩扛起,我們需要的是適時的盤點自己的生活以及資源,不用怕尋求協助,沒有什麼好可恥的!家庭是一個合夥人公司,丈夫與妻子是合夥人,如何運行家庭公司,需要兩個人的互相協助以及配合。所以雪柔寫到:找個重視公平,有抱負有見解,想要有平等夥伴,認為女性應該聰明的伴侶(可惜我看到這本書的現在已經結婚超過八年了哈哈,不過還好我老公就是這樣棒的好男人,這些以後要教給兒女!)。

 

另外一個我在身邊朋友身上看到的,完美主義,也是許多女性的通病。針對這個致命的標準,雪柔努力擁抱這句箴言並且掛在她的辦公室:完成比完美更重要(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追求完美容易令人感到挫折,最壞的狀況甚至可能造成停滯癱瘓。對於職業婦女而言,在工作上,表現要跟同事比,同事通常是男性,而男性在分擔家務通常遠不及女性;回到家庭,職業母親的付出又會被拿來跟全職母親做比較,旁觀者不斷的提醒職業婦女哪些做得不夠好還不及格,這就像是在傷口上灑鹽。針對這點,我真心覺得,若能夠改變方式,用鼓勵代替責難,用感謝去代替比較,真的會讓大家的日子快樂許多!

 

身為全職母親的我在這方面非常感謝我的合夥人老公!我老公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讚揚我教養孩子的方式以及感謝我把家裡照顧的很好讓他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在事業上衝刺!因著他的鼓勵以及感謝,本姑娘每天拼了老命在老公下班前把家事小孩通通搞定,為的就是讓老公回到家可以有個乾淨清爽的環境休息放鬆,各位老公們,你們覺得動動嘴是不是很值得(大誤>////<)。其實不論發生什麼事情,就像我們在引導孩子,有事情想跟老公討論等,可以先稱讚他做得很好的部分,讓他感受到關注以及榮譽,再一同想辦法看看能否有更好的方式處理覺得不足的部分。若能夠用這樣的溝通模式,相信大家的生活都能夠少很多爭執。

 

另一個具體方式是『設限』。雪柔提到:想要兼顧生活與事業的最好方法,就是仔細思考自己的選擇,劃下界線。設限,是我們自己的責任,我們需要決定自己一天要工作幾個小時,願意出差幾天?如果到後來發現行不通,至少我們努力過了。生涯的長期成功,通常需要懂得不要去滿足別人對我們的一切要求。

 

 

最後的感想

雪柔是一位很有能力,也充滿了選擇的女性。有些人會抱怨:我根本無法選擇工作,我無法在生活或者職場中替自己畫出界線,我的另一半完全無法溝通等等。我相信,有些人的環境是真的比較困頓的,所以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的女性能夠身居領導地位,大力主張女性的需求以及關注的議題,女性的處境就有機會大為改善。這部分需要社會意識的改變,破除明顯或是隱約的性別歧視、差別待遇和性騷擾等問題。企業提供彈性工時、托兒福利以及育嬰假,讓人民在事業發展以及養兒育女的同時不需要做全有全無的選擇。以我身邊常看到的,現代的丈夫父親多半願意參與家務以及育兒,真的很忙的家庭也願意聘請專人到府協助,社會氛圍慢慢的轉變,像李李仁以及陶晶瑩那樣的家庭未來能夠越來越普及,其實社會依然往好的方面改變,我們以及我們的下一代終將受惠!

 

最後分享兩個我非常佩服的職場女性臉書專頁,大家可以從中看到在事業以及家庭之間他們是如何的努力!

吃出影響力:https://goo.gl/CmsmBQ

女人進階:https://www.facebook.com/tobeabetterme/

 

Chang Wendy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