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育兒知識:孩子的社交能力,怎麼培養?兩個秘訣分享!

作者:楊為傑醫師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天生,還是教出來的嗎?如果是教出來的,又該怎麼教呢?

 

 

社交的重要

人類是社交的動物,社交能力好的人,不管在學校、職場往往都能過得比較順遂。大量的研究都證明受歡迎的人,容易加薪,容易升遷,朋友多,業績好。一模一樣的事情,我們講可能沒人理,但是一個受歡迎的人來講,大家馬上就接受了。這更是常見的場景。

而我從小就是個社交弱者,長得不怎麼樣,體型瘦小,又帶個「賈聰明」的眼鏡(六七年級生可能懂 XD),再加上自己白目,不懂得做人。求學路上吃盡苦頭。以前同學總會拿我的名字開玩笑,一路到上大學才停止。受過的校園霸凌、冷言冷語不曾少過。歸因到底,還是我自己的問題:不懂得跟他人相處。還好上了大學後,感謝我的同學們對我很好,讓我有重新開始的機會,事情才開始有了轉機(沒想到這也有研究證明,重新開始的好處,嚇死我了)。

但因為自己是社交苦手,因此在教育孩子時,也花了大量時間研究,怎麼樣的教養,可以教出優良社交能力的孩子。「社交能力」是教出來的嗎?如果是,又該怎麼教呢?

 

 

孩子跟你的關係

請假設一個情境,此時您的孩子 2-18 個月大。您跟他在互動的時候,如有外人闖入,他是什麼反應?如果您藉故離開,等下返回時,孩子又是什麼反應?請大家思考您暫離回來後,孩子怎麼對待您?

A. 他發現你回來,超開心,火速看開心地往您奔過去。這叫安全型依附。

B. 他發現你回來,想接近卻又憤怒,內心矛盾。你真的要抱他,他卻又開始反抗。這叫矛盾型依附。

C. 你離開時,他沒有不開心,你回來他也沒有高興。就是你在不在,他都無所謂的感覺。孩子對待陌生人與主要照顧者,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性。這叫逃避型依附。

D. 你回來時,孩子有時候開心,有時候生氣,有時候不在意。表現非常不一致。這是混亂型依附。

 

大多數的孩子屬於第一種安全型依附。下面這影片是典型的安全型依附反應。孩子發現媽媽時,那個發自內心的笑容,令人難忘。對了,影片主角是我們家兒子 XD。超愛媽媽的。

 

 

長期追蹤一群大學生的研究發現,如果這個大學生他幼年時期跟主要照顧者(通常為母親)的關係是安全型依附,那麼他的社交能力會比較出色。包含了:情緒的穩定、對他人的理解、跟他人恰當的互動等等,都比較出色。還有其他大量的研究證明依附型態會影響一個人的一輩子。

 

一歲時,您孩子跟您的互動,可以預測他將來的學業表現、社交表現,甚至是工作、收入、婚姻等等。非常驚人啊!

 

 

您怎麼看孩子

假設有一對同卵雙胞胎,基因完全相同,但是父母親對他們的態度不同時,這些孩子將來的情緒、行為問題、社交能力等等,會不會有所不同呢?

昨天我們有請大家在白袍旅人的專頁留言,您怎麼看您的孩子。您怎麼看您的孩子,會影響這孩子最後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大家要去檢視自己的留言嗎 ^^?

英國有一個大型研究,兩位心理學教授,Avshalom Caspi and Terrie E. Moffitt,找了 565 個雙胞胎家庭,在孩子五歲的時候請家長談談他們的孩子。雙胞胎之中,相對比較多冷言冷語、忽略、責罵的,將來會比較容易產生行為問題、情緒問題、反社會問題

還有其他的長期研究發現,你怎麼對待孩子,他就會變成那樣的人。你覺得他很棒,他就真的會很棒。你覺得他很糟,他還真的就很糟。這被稱為「畢馬龍效應」,又稱作「自証預言」。

 

所以,您會繼續維持您對孩子的評價?還是打算改變呢?

 

 

結論

 

說到底,孩子將來的社交能力,跟父母本身是什麼樣的人有關。也跟父母怎麼對待他有關。其實,不用花太多心思去想該怎麼培養「社交能力」,而是好好的、正面的對待孩子,讓他跟你有良好的依附關係。同時多給他溫暖與關懷,他將來就比較會有良好的社交能力。

幼年時期孩子跟父母親的互動,會深遠的影響他一輩子。如果您希望他將來會是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那麼從現在開始,就要這麼打從內心相信。而且多用正面的方式鼓勵,少用負面的處罰。打罵與處罰,不容易讓一個孩子變好的。「正確的鼓勵」才會讓他變好。如果您希望他將來是個受歡迎的人,社交能力好。那麼現在正是好好培養的時候。

 

大量科學研究的結論就在那邊,汗牛充棟。這是幾千幾萬個家庭投入研究得到的結果。

但是要不要選擇相信,就在您了。您的決定是?

 

 

參考文獻:

  1.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4979757
  2. http://www.investigacion-psicopedagogica.org/revista/articulos/24/english/Art_24_540.pdf
  3. http://www.child-encyclopedia.com/parenting-skills/according-experts/parenting-styles-and-child-social-development

 

 

medarchie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