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致各位父母親:不需要太擔心孩子的教養,請放輕鬆。

 

「不需要太擔心孩子的教養,請放輕鬆」,這是我長期以來的感想。從懷孕的那一刻起,也許受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傳統觀念的影響。父母親就開始了教養的無間地獄……,我真的很想跟大家說:「請放輕鬆,不要太擔心」。但是請別搞錯,這並不代表就是完全的放任。請做好您自己,過好自己的人生,在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下,孩子不太會歪成什麼樣子的。

 

以下是太座的讀書心得。這本書的作者是 Professor Alison Gopnik,服務於加州柏克萊大學。作為當代頂尖的發展心理學家,他發表過諸多影響世界的研究。也影響了這個世代美國人的教養觀念。直昇機父母,全世界都有,美國自然也不例外,也產生了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累死父母自己,也毀了孩子,這一切真的不必要。

 

 

讀書心得

教養:教養是什麼呢?

如果查找英語世界,將會發現人們將名詞的「雙親」(parents)推展成為動詞化的「教養」(parenting)一詞,事實上是在1970年代後才被大量地使用及討論。於是教養成了任務導向父母親的行動指南,對當前中產階級的父母親而言,試著讓孩子成為優秀的成人,成為每一對父母無止境的焦慮,內疚以及沮喪的來源,也對孩子造成沈重的壓力。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我們都想要明確的答案,例如,有媽媽們會睜著雙眼躺在寶寶身邊,聽著寶寶放聲大哭,只因為專家說不要把寶寶抱起來 ; 專家或商家所提供任何宣稱可以讓寶寶更聰明或學得更多的處方,例如閃字卡,莫札特音樂帶到聰明寶寶培育中心等等,都吸引很多的家長將孩子送過去,為的是培養孩子成為優秀的孩子!而這些作法到底對不對呢?現代社會常見的『直昇機父母』究竟好不好?

 

 

作為一個園丁

我很喜歡這樣的價值觀:『父母親照顧孩子就像園丁照顧花園,我們努力讓土壤肥沃,養分充足,給予孩子安全健康自由生長的環境』。而本書英文標題為『The gardener and the carpenter(園丁與木匠)』,其實是在呼應剛剛前面提到的那本書!而我覺得英文標題跟書中內容比較相呼應,中文標題『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有種記者總愛用聳動的標題吸引眼球之感,我個人沒有非常喜歡,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白底紅字的大標題的確在茫茫書海中抓到了我的注意力。

 

如果已經看過前面提到的第一本書『搖籃裡的科學家』,我覺的這本書就不一定需要看!(編按:搖籃裡的科學家一書,有點硬。)這本書讀來比較人性,從各個大方向如演化,倫理道德到實驗結果來看待照顧孩子長大的過程。可能因為作者從母親升格為一位祖母,於是她能夠用同理但是卻又有些距離感的角度來看待教養。作者也承認自己在當母親時有種種的焦慮,例如天天陪八歲兒子走路上學會不會過度保護孩子?九歲讓孩子自己上下學會不會又太過疏忽?不確定自己這樣做到底好不好?對孩子的將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但是她現在的建議是:不用費力去思考這些問題!作者請我們一起將眼光放遠,去感受身為父母以及照顧孩子時本身的快樂,並超越教養的範疇,去了解身為父母的價值。這個價值是多元的,沒有單一評斷標準。

封面照片是兒子畫給太座的花~

 

努力做好自己即可
由於很多觀念我本身已經有了,所以就本書給我最大的思想改造是:『我努力試著當個好太太或好先生,當一個好朋友或好孩子,但是我們並不會從這些方面:例如結婚這些年來先生個性是否變得更好,來評斷我的婚姻是否成功。我也不會從老友是否變得更快樂更成功來評斷這段友誼的品質。然而在教養上我們卻很少這樣思考,多數人都認為,應該從我們所創造出來的孩子身上,來評斷我們身為父母的品質好壞
是呀!!愛並沒有目標,標準或是藍圖。不過它確實有其意圖,其意圖並不是要改變我們所愛的人,而是給予他們成長茁壯所需要的東西!看到這段我有種放鬆的感覺,是呀~~我們為什麼會因著孩子長大後的樣貌而去評斷自己身為父母的品質呢?我們該做的是當孩子的引導者,提供源源不絕的愛與尊重,未來社會的樣貌沒有人知道,所以我們也不用太執著要培養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能提供的是用愛與關懷建立他們樂觀面對未來面對挑戰的心理素質,我們是園丁,努力讓花園中開滿不同的植物增加適應未來的機會,而不是木匠,把孩子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你是誰,比你做什麼重要的多!

對孩童而言,觀察與模仿父母親,還有其他人表現的熟練和實用的舉止方式就是教育本身。父母親不應該是透過刻意的行為企圖讓孩子模仿,孩子有種能力,模仿你的口氣,你的動作,以及你動作背後的動機原因。所以說到底,父母親自己就是最好的榜樣,孩子是你的鏡子!希望孩子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或許得先看看自己是否具備!而照顧孩童應視為一種愛的關係的建立,而非工作形式!將愛實踐的關鍵就是帶著孩子一起做事:例如一起散步一起工作一起烤蛋糕 ; 用協調彼此優缺點的方式來參與世界。
舉個例子,前兩天女兒在晚餐前吵著要吃藍莓,不要吃飯。
兒子就轉頭跟女兒說:「阿妹,你是不是想吃水果?」
女兒:「恩~~」
兒子:「好,沒有關係,哥哥知道。我們先吃飯飯,吃完飯我們再給你吃水果唷~好不好?」
女兒:「好~~~」(帶哭腔)
太座在旁邊一整個笑翻+感動。因為這就是我們平常對兒子講的話!
自古以來的名言「身教重於言教,正是這麼一回事」

 

 

玩,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書中作者也強調童年時期『玩』的重要性。孩子的玩或遊戲看似沒有目的,卻能夠觸動與引爆他們未來獨特的偏好與自信。閱讀小說故事較多得孩子,比起閱讀知識型書籍的孩子,更具假想他人的能力,長大後能成為更具備心理學家能力的成人。
這是本給父母親大方向的書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在很多關卡猶豫不決焦慮不已,不過若能夠藉由本書給自己建立一個養育的價值觀,每當猶豫時不妨想想養育孩子對自己而言核心價值為何?眼光放遠我們應該都能夠更好的享受擁有孩子這段親密又特別的快樂與喜悅

medarchie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