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腸病毒 D68 懶人包: 請務必小心,尤其是 16 歲以下與有氣喘的患者。

作者:楊為傑醫師

 

自從 2016 年8月中,台灣出現首例的腸病毒 D68 型後,所有的兒科醫師、疾管署都緊盯著疫情發展。而我讀過相關資料與文獻後,不禁眉頭深鎖。我家也有兩隻小寶貝啊……。因此,決定寫一篇簡介跟大家談談這個腸病毒 D68。  

 

 

先說結論

  1. 腸病毒 D68 症狀為咳嗽、發燒、流鼻水、喉嚨痛,跟一般感冒極為類似
  2. 單就臨床症狀,無法辨別症狀是不是由腸病毒 D68 所引起。
  3. 紅燈症狀:喘、呼吸困難或急性肢體無力(突然走路不穩、一隻手突然變得無力、不靈活、抱怨肢體酸麻等等)。有這些症狀,請立刻就醫
  4. 無特效藥物可治療、也無疫苗
  5. 一但產生肢體無力等神經學症狀,其恢復狀況不佳
  6. 如果孩子本身有氣喘,請務必好好控制他的氣喘。而氣喘發作時,要比平常更加小心。
  7. 最好的辦法就是勤洗手、用漂白水消毒。請參考:腸病毒預防法

 

 

腸病毒 D68 的前世今生

第一個腸病毒 D68 型(以下簡稱 D68)是 1962 年在加州被分離出來。從那之後,美國一直有零星的個案,沒有受到重視。直到 2014 年美國爆發大流行。該年的 8-11 月有 1121 個確診的案例,遍佈 47 州(等於是美國本土幾乎全部淪陷)。而直到 2014 年的大流行後,我們才開始明白這株病毒的可怕。

D68 在台灣首次現蹤是 2007年。往後的每年其實都有零星的個案, 2014 年起,疾管署也開始監測 D68 的疫情(看到這個資料,還是要稱讚一下疾管署未雨綢繆)。

 

 

腸病毒 D68 的臨床表現

D68 不會以腸病毒常見的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來表現。而一開始主要是以上呼吸道的症狀為主,如:咳嗽、發燒、流鼻水、喉嚨痛等等。

單就這些症狀來說,是無法與一般感冒區分的
單就這些症狀來說,是無法與一般感冒區分的
單就這些症狀來說,是無法與一般感冒區分的

重要的事情說三次。別再問醫師說:我這個症狀是不是 D68 ?沒有做病毒培養是不可能確認的。

一般感冒會自己好,D68感染容易較一般感冒來得嚴重。根據美國 2014 年流行的統計數據,32 % 以上的個案會演變成肺炎、肢體無力等重症。而且絕大部分的 D68 個案,都需要住院治療,甚至需要加護病房。

 

 

腸病毒 D68 最可怕之處

美國 2014 年的大流行中,有 107 例兒童的急性肢體無力痲痺個案。(但這些個案並不完全都可確認是由 D68 所引起)

先解釋「急性肢體無力痲痺」:指的四肢突然發生無力性麻痺的現象,負責呼吸與吞嚥的肌肉也可能受到影響。受影響的患者可能會四肢癱瘓,甚至連呼吸肌肉群都受到影響而必須仰賴呼吸器的支持。詳細解釋可參考:疾管署網頁

這 107 位受影響的兒童,其年齡中位數為七歲。絕大多數都有脖子僵硬、畏光等等腦膜炎的症狀。受影響的肢體主要是在末端,且為不對稱分佈。肌肉力量可能會降到 0 分,而感覺功能多數是沒有受到影響的。發生肢體無力前幾乎都有發燒症狀,平均間隔距離為七天。恢復狀況不佳,幾乎所有受影響的病童都留下了神經學的後遺症QQ……。

治療:目前暫無可靠有效的治療方式

簡單來說:一旦產生急性肢體無力痲痺,恢復狀況不佳。(反觀 71 型,只要撐過最糟糕的幾天,可以完全恢復)

 

 

誰需要更加小心?

所有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被 D68 感染,但是小孩仍是最主要受到影響的族群。跟過往的腸病毒 71 型不一樣之處在於,感染 D68 的青少年仍有可能演變成重症。下圖為 2014 年法國 D68 流行之年齡分佈。(資料來源:eurosurveillance)

 

 

本身有氣喘病史或過去有發生過「喘鳴聲」的患者,務必小心。根據 2014 年大流行的資料,大多數的重症都有氣喘或「喘鳴聲」病史。什麼是喘鳴聲?請見文末附註之 youtube 檔案。肥胖也是另外一個危險因子。

 

 

家長該怎麼辦?

  1. 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請參照:預防腸病毒
  2. 有氣喘或喘鳴病史者,務必控制好病況
  3. 一旦產生呼吸困難、喘等狀況,請立刻就醫
  4. 如果有肢體無力之現象,諸如:突然走路不穩、一隻手突然變得無力、不靈活、抱怨肢體酸麻痛等等狀況,也請立刻就醫
  5. 接種流感疫苗

 

 

結論

面對 D68 ,我們都還缺乏經驗與理解。因此我其實蠻焦慮的,想到家中兩小,我都會很擔憂。2017 年,累計 27 例腸病毒 D68型個案,其中 11 例經審查為腸病毒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總數不多,但是這個比例令我感到不太安心。面對未來,除了做好個人衛生、環境衛生之外,只能祈求天佑台灣了…囧。

 

 

喘鳴聲

每個孩子的喘鳴聲不會完全一樣。如果有疑問,請找您的醫師喔!

 

 

 

 

參考資料:

  1. https://www.cdc.gov/non-polio-enterovirus/about/ev-d68.html
  2. 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info.aspx?treeid=cf7f90dcbcd5718d&nowtreeid=f94e6af8daa9fc01&tid=D56C60EDEE09E90A
  3. http://www.eurosurveillance.org/images/dynamic/EE/V21N19/art22472.pdf
  4. https://www.jointcommission.org/assets/1/6/CDC_Key_points_EV-D68_US_14.pdf
  5. https://www.cdc.gov/features/evd68/index.html
  6. https://academic.oup.com/ofid/article/2/suppl_1/509/2634863
  7.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5211545
  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646743/#b4-1871269
  9.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119851

 

medarchies

3 Comments

發表迴響